一起长成祖国期待的教师模样——校友代表窦桂梅在东北师范大学2025级学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
发布时间:2025-09-09
9月6日,东北师范大学2025级学生开学典礼在人民大街校区综合体育馆举行。开学典礼上,校友代表,教育学部2010级博士生,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、教育集团总校校长,清华大学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,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窦桂梅以“一起长成祖国期待的教师模样”为题,向新生们送上开学寄语。全文如下:

一起长成祖国期待的教师模样
在东北师范大学2025级学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
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窦桂梅
2025年9月6日
尊敬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:
我是2014届博士毕业生窦桂梅。39年教龄里,我做过5年替补教师、16年班主任,一头扎进语文主题教学的研究30余年。如今接近耳顺之年,看到比我女儿还小的你们,心中忐忑也激动,虽不知说什么才更合适,但还是想把自己的三点心得与你们分享。
一、一生永远葆有学生身份的底色
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”,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。生命是有限的,知识是无限的。然而,当你以师范生的身份启程时,我相信,你心中定会为这句话添上更深刻的注脚:“教而无涯”。踏入师大校园,选择教师这份职业,便该清醒于“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”。东师这方沃土,是培育人民教师的摇篮。想当一辈子好老师,先做一辈子好学生。
刚才徐校长嘱托我们要处理好“独行”和“众行”的关系,我很受教。是的,要不断精进自己。我也常说,谁走在我的前面,谁就是我的老师。记得15岁读中师时,我向同伴们学习,刻苦练习粉笔字、简笔画等基本功。19岁参加工作时,我向同行学习,经常趴在窗边听课,笔记本上写得密密麻麻。带班上课时,我向学生学习,《人民教育》发表的《和学生一起成长》,以及清华附小的“儿童站立学校正中央”教育哲学,就见证了我无论是教师还是校长,都要蹲下身子、放下架子,主动从学生身上汲取智慧。为了成为学生喜欢的、信服的、心中“百读不厌的大书”,我一路进修,大专、本科、研究生课程,以及教育学博士。我这人生的大半啊,都在当学生的路上,今天看着正值青春的你们,我是多么羡慕。你们一下子就从本科读起,并在东师这样全国顶级的师范学府度过人生宝贵的积淀期。唯有珍惜,无他!唯有怀抱“空杯”之心向学、“破壁”之志成长,才会把师大“四实品格”融入血脉,才会储备你向学而生、敏而好学的一生谦逊品格。
二、心中要始终装着两个课堂
何谓两个课堂?一个是“大学课堂”,一个是将来的“从教课堂”。前者是你筑牢理论根基的沃土,也是你直面挑战的“天气”;后者是你锤炼育人本领的道场,更是你立身的“底气”。左手紧握理论课堂,右手深耕实践课堂,方能成为心中有学生、专业能出彩的好老师,这样正应了刚才教师代表付老师教给我们的要“精研一门专业”的学习力。
为什么这样说?教育是做出来的学问,是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实践哲学。
我参加工作早,不过也安心实践,并立志每十年一个阶段小结。我在小学课堂摸爬滚打,把一个班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后,提出了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:基于教材,超越教材;立足课堂,超越课堂;尊重教师,超越教师。31岁那年,作为教育部第八次课改更新教育观念的报告团主讲人之一,在人民大会堂宣讲并全国巡回演讲。随着实践与思考的深入,我更加认识到,要将科研作为自我专业超越的最大公约数。
44岁那年,我重返师大读博,跟随柳老师补修教育学原理,那段研究学习带来的理论挑战对我来说很艰难。作为特级教师,我的一些课例已经成为全国小学教师研究的案例,如何跳出经验的窠臼,那便是让专业与认知完成涅槃。十几年后的今天,我越发感恩我的导师,感恩帮助我的所有东师的老师们,让我得以重新审视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时代内涵:“文以载道、以文化人”。
每十年磨出一本书,便是自我不断超越的一种见证。从2004年教育家成长丛书的《窦桂梅与主题教学》,到2014年博士论文《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》,再到2024年《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论》出版,完成了“主题、学习主题、特定学习主题”三个关联概念连续体的理论重塑与实践创新,并成为独特的教学流派。这一过程中,我不仅斩获首届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、国家科研奖,也受邀成为第九次课程标准修订核心成员,而今我正带领团队研发AI语文主题教学模型。
不过,回头看,虽然实现了从实践者、改革者、获奖者,到国家政策标准制定参与者的自我跨越,但起步读书少,后补理论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,以及走过的一些弯路,都是有价值的。所以我强烈建议,你大学的这段时光,一定好好读书,同时你不妨尽早找到专业领域的师者榜样,或是跟进某位名师的教学艺术、带班艺术或某个领域杰出的专业成果。这样你一边学理论一边实践,边实习边关注一线教育现象,你的时间才会折叠,事半功倍,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和现实时,你会从容一些,人生也会更完整、丰富而饱满。
三、让教育家精神灯塔引航三个落脚点
教师节将至,我想说:教育家精神,是现在作为学生的你和未来作为教师的你的灯塔。不是说让人人都成为教育家,而是要葆有教育家的“精神气象”。一步一个脚印,让学生因你的存在而骄傲,而你也能在今日的努力学习、未来的美好回味中,收获身为教师的意义。
所以,要坚守三尺讲台。方寸讲台,承载着你学科育人的操守,站立的是你专业的尊严。
所以,要专注一间教室。那间教室,记录着你作为班主任关爱学生的责任。要深知,班级就是家长眼中的学校,在班级里照见自己成为教育家的未来。
所以,要扎根一所学校。把初心安放在你所在学校的泥土深处,将坚守三尺讲台、专注一间教室,视作三角形的两条边,让扎根这所学校成为永远底边,构成稳固的“等边三角”,进而根深纵远,你会在学校文化土壤中,和大家共塑体现教师集体人格的教育家精神群像。
亲爱的同学们,大国良师不在旁处,而正在于我师大学子们的“先匠气十足,再神气十足”,在于我师大学子做长期主义者,永远把学生身份作为学习底色,永远心中装着两个课堂,永远用教育家精神引航脚下行走的三个落脚点。那么,你的样子,就是我们的样子,方能一起长成祖国期待的中国教师的模样!
